來源: 2022-11-26 00:31:14
????為目前唐五代時期揭露面積最大、最為完整的寺院基址
????山西晚報訊(記者 南麗江)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太原晉陽古城二號建筑基址的發掘報告。報告指出,在考古發掘的唐五代佛教寺院基址中,該建筑基址是目前揭露面積最大、最為完整的寺院基址。
????晉陽古城遺址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晉源區晉源鎮附近,面積約20平方公里。據文獻記載,“晉陽”最早出現在歷史文獻中是在春秋時期。公元六世紀,晉陽先后成為爾朱氏、高氏重要的政治中心,并成為與鄴城并重的“霸府”“別都”。唐至五代,備受統治者重視,稱為“北都”“北京”。在宋滅北漢的戰爭中,晉陽城損毀尤為嚴重,至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完全被毀棄。
????晉陽古城遺址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進行了考古工作。近些年,先后被國家規劃為“十一五”至“十四五”重點保護的大遺址。2011年,山西省文物局成立了晉陽古城考古工作隊,著手考古與遺址保護規劃同步進行,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考古成果。2013年,為推進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晉陽古城考古工作隊在晉陽古城西區進行探溝式發掘調查。在位于僑友化工廠南側,南距明太原縣北城墻350米,西距西城墻960米至1100米之間發現一處大型建筑基址,命名為二號建筑基址。圍繞二號建筑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從2013年開始至2018年結束,歷時6年。
????本次發掘較完整地揭露了該建筑基址。二號建筑基址位于晉陽城址西北部,其中軸線方向同晉陽古城西城墻方向大體一致,主要包括四處殿址、五處廊廡、三處庭院、一處碑廊、一處龜頭屋和一處門址等。整個建筑布局規整,周圍廊廡環繞,內部各主要殿址間以露道連接,設計緊湊,修建考究?;穬瘸鐾亮舜罅烤赖娜沼么善骱途碌氖窠ㄖ嫾?,表明基址并非普通民居建筑。出土遺物包括,建筑構件211245件,有板瓦、筒瓦、瓦當、磚、脊獸、蹲獸、石質建筑構件和殘碑、經幢等;陶器3786件,有盆、罐、甕、缽、碗、盤、塑像;瓷器1076件,有碗、盤、盒、缽、杯、壺、瓷塑等;“開元通寶”錢幣2件。
????出土器物如白釉瓷碗、青綠釉瓷碗、瓷盤、瓷盒等,帶有明顯的晚唐五代時期特征。建筑基址中出土的殘碑中有“武皇”二字,“武皇”應是指李克用,據此進一步推測此基址的營建時間不早于后唐。結合晉陽城毀滅的相關史實等,可推測二號建筑基址的廢棄年代不晚于晉陽古城的毀棄年代,即979年。此外,還出土了帶“迦殿”“天王堂”等字樣的殘碑、《金剛經》殘碑、殘經幢等與佛教寺院相關的遺物,表明其用途應為一處佛教寺院。而從《金剛經》殘碑的碑文內容看,為當時通行的鳩摩羅什譯本。碑文中有些字被故意鑿損,可能與滅佛有關,對判斷該建筑的廢棄年代也有一定幫助。出土的帶有“晉陽宮”字樣殘碑表明基址可能是在隋唐晉陽宮舊址上建設的。
????據介紹,二號建筑基址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一號殿、二號殿)為平面方形、面闊三間的建筑,比較山西現存的唐五代時期的三間佛殿有五臺南禪寺大殿、平順天臺庵正殿、平順大云院彌陀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等,這些現存建筑同二號建筑基址內的主體建筑有很多共同之處。但從整體規模上看,這些佛殿建筑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二號建筑基址內的主體建筑均為前后左右四面開門的“十”字殿,這一點與其他的三間佛殿建筑迥然不同,反映出二號建筑基址本身獨特性。另外,龜頭屋基址的發現,填補了這一時期此類建筑基址的空白。
????根據遺跡和遺物特征,考古專家們對建筑內部的功能分區作如下推斷:一號殿址和二號殿址是寺院中最重要的建筑。三號殿址磉墩較大,進深也大,不是普通建筑,可能是樓閣式建筑,或為藏經閣。而三號庭院后很可能是法堂、方丈室或還有僧堂、寮房等建筑。由于空間局限或其他原因,二號建筑基址將基本功能建筑濃縮在單一縱列式院內,顯得比較緊湊。
????在考古發掘的唐五代佛教寺院基址中,二號建筑基址是目前揭露面積最大、最為完整的寺院基址,該建筑基址的發掘對于研究這一時期寺院的布局有重要的幫助,同時為研究晉陽古城城市布局也有重要的意義。
ICP許可證號:晉B2-20040032
晉公網安備 14010702070049號
Copyright ? 2014 www.dljiac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